文/朱永华
这种涉及儿童教育的大问题该怎么处理?这不是审美的问题,或有关部门表态的“画风画法”的问题,而是原则和底线的问题。
最近两天,一起“小学数学教材插画事件”引发全网大波,显然所涉并非小事。
据各方披露,这些“问题插画”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有:儿童或者老师的眼距过宽、眼皮耷拉、眼神迷离、斜视、青蛙式吐舌咧嘴笑、快秃顶的发际线,给人一种病态、怪异、颓废不适感;有的插画甚至还有裸露儿童隐私部位,有的插画甚至加入星条旗、旧日本军队战机等审丑和媚洋的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问题插画”出现了两类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对这种低劣、丑恶的插画不能容忍,应对相关的制作人、审核人、把关人追究相应的责任;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属于技术层面的瑕疵,需要“理性包容”,不宜“小题大做”。
插图作者怎么画,画什么,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大多数情况下还可以说是他个人的私事。但教材是教育学生的媒介,天然承担着成风化人、以文化人的使命责任,向少年儿童传递错误的价值观,畸形、丑化、猥琐的审美观,显然就不只属于插画作者的私权范畴了。
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教材教辅插画领域却成为被忽视的“盲点”。不少网友感慨:记忆中的教科书上的插画,无论是我们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人物内容,都很“正”,单独拿出来就是一件艺术作品,让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为何现在的插画变得如此不堪?有人试图从当下的教材插画运作模式和成本价格等方面找出开脱的理由,其实完全站不住脚。有网友意见尖锐而直白:工人干活出现问题,工厂要扣工资或奖金,这种涉及儿童教育的大问题该怎么处理?这不是审美的问题,或有关部门表态的“画风画法”的问题,而是原则和底线的问题。
正视对问题教辅插画“上纲上线”,其实就是让我们的教育“有纲有线”。无疑,这次发现的“问题教材插画”,必须引起反思和行动,容不得插画作者屁股坐歪。
来源:经武门论道
责编:陈玮
来源:湖南教育电视台